海外信托为何失灵?许家印、张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让许家印的资产“底牌”无所遁形——清盘人被任命为其全部资产的接管人。
这不仅仅涉及他个人名下的豪宅、私人飞机和游艇,更是穿透十多家离岸公司,直指一个本应“坚不可摧”的核心:许家印夫妇于2019年在美国设立的家族信托,规模约23亿美元,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
图源:网络
消息一出,市场震惊不已,许多人心中都泛起了疑惑:被誉为“资产保险箱”的海外信托,为何也会失灵?
信托失效,许家印遭遇了三大致命因素。
1、时间点可疑
首先,他设立信托的时间点极为可疑,据证监会调查,恒大早在2017年就已出现严重财务问题,2019年和2020年更是虚增收入和利润。
在明知公司债务危机即将爆发的情况下,许家印却突击将巨额资产转入信托,这种行为被法院认定具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恶意。
2、目的不纯
其次,信托设立的意图不正当,许家印通过恒大的分红,个人获得了巨额现金,这些现金成为了他家族信托的主要资金来源。
法院发现,许家印设立信托的主要目的并非财富传承或风险隔离,而是为了规避债务责任。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债务爆发前夜,将巨额资产转到妻子丁玉梅名下,企图让许家印扛下所有债务,而丁玉梅则手握资产全身而退。
香港高院直接认定,许家印和丁玉梅的离婚,并非感情破裂,而是为了逃避债务而想出的办法,与设立信托一样,都是转移财产计划的一部分。
恒大股权架构图,图源网络
3、控制权没撒手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许家印虽然名义上将资产转入信托,但实际上仍保留了控制权。
法院审查发现,受托人未能独立管理资产,沦为“傀儡”,这种“消极信托”空有信托之名,却无信托之实,名义上资产属于信托,但实际上许家印仍是“幕后遥控器”。
信托被“击穿”的案例并非只有许家印一人,张兰在与欧洲私募股权公司CVC的诉讼中败诉后,其家族信托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定张兰是其离岸家族信托所在银行账户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因此同意了CVC提出的任命接管人的申请。
张兰家族信托存在的问题与许家印如出一辙:过度保留控制权。张兰自行指示账户对外转出多笔资金,大部分转到了自己的私人账户中,这些行为都成为了CVC拿下张兰家族信托的有力证据。
两起案子给高净值人群敲响了警钟:信托要有效,先得干净。
-
钱要干净——来源合法,不能有虚增利润、逃税洗钱的味道;
-
目的要干净——传承、教育、慈善都行,逃债、逃税免谈;
-
控制权也要干净——放手让专业受托人管,别在幕后拉线。
企业健康、个人没有债务纠纷时提前布局,信托才能发挥隔离功能,等到债墙高筑再抱佛脚,法律只会把信托当“欺诈性转移”现场拆掉。
楹进集团始终秉持专业、合规的理念,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家族信托及家办业务服务。我们深知唯有在合法合规的基石上,精心雕琢每一份信托架构,才能让信托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财富保护与传承功能。选择楹进,就是选择一份安心与保障,让您的财富之路稳健前行,诚信致远。
想了解更多《海外信托为何失灵?许家印、张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中的内容。
请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