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香港高才通子女需住满两年,才能申请本地生学额
香港政府最近修订了申请资助大学学额(俗称“八大”)的资格规定。以后,通过“高才通”等人才计划来港人士的子女(受养人),必须先在香港住满两年,才有资格以“本地生”身份申请这些政府资助的学额。
为啥要改?堵住“考试移民”漏洞!
政府发言人解释了原因。按现行政策,只要在拿到受养人签证时未满18岁,学生就算“本地生”。但最近发现,有些学生根本没在香港长住,却用这个身份申请宝贵的资助学额。这不仅影响了本地学生升学机会,也被质疑浪费公帑(纳税人的钱)。
发言人强调,参考了海外做法并结合香港实情,教育局认为要求受养子女住满两年才符合申请资助学额的资格,才能确保公帑用得其所。同时,持工作签证或其他入境计划签证的人士,也将失去申请政府资助学额的资格。
学费差四倍!“考试移民”钻空子
这背后是个老问题——“考试移民”。现在,本地生读八大每年学费统一是42,100港元,但非本地生不获政府资助,学费往往要十几到二十万港元,贵出好几倍!而且大学录取本地生和非本地生比例不同。
有留学中介就利用政策空子,向无意来港定居的内地家长推销“捷径”:让孩子短期来港,通过自修报考香港中学文凭试(DSE),然后以“本地生”身份申请大学。结果就是,这些孩子抢占了本地生的学额,而他们的“高才”父母根本没打算来港发展工作——这显然违背了香港吸引人才政策的初衷。
梁振英、张欣宇早就提过醒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今年二月就公开质疑过这种现象。他批评有些人打着“人才”旗号来港,其实只为子女升学或出入方便,甚至回内地享受“港人港税”优惠,拿到身份就马上返回内地,完全偏离了政策原意。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也一直呼吁政府尽快调整政策。他担心今年DSE考生人数激增(比去年多两千多人),而本地生大学学额只有约1.5万个。如果不堵住漏洞,抢学额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新规细节:设过渡期,26/27学年入读不受影响
新措施将设过渡期安排。2026/27学年入读大学的学生不受影响,让受影响家庭有时间调整计划,也让大学招生处能做好相应准备。
具体方向包括:
1、居住要求:申请前两年须“通常居住”在香港。
2、就学要求:申请前需要在香港读过书。
满足这些,才能享受本地生学费资助。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年三月已透露,正参考其他国家做法,考虑引入居住要求来确保公帑善用。
背景数据:受养人录取人数近年急升
数据显示,去年人才计划下,18岁以下受养人有5.5万。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大学联招(JUPAS)获得资助学位的受养人数量,在近三个学年大幅上升:从2022/23年的62人,到2023/24年的68人,再到2024/25学年激增至185人。这个趋势也是促使政府收紧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您对《注意!香港高才通子女需住满两年,才能申请本地生学额》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可以添加楹进集团顾问微信咨询。⬇⬇⬇